【资料图】
我觉得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行动力。我本人用我朋友的话来说,就是一直在天上飘着,现在需要接一下地气,过充实具体的生活,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秩序和系统。我十八岁之后才开始思考是什么我,以前感觉是没啥“我”这个概念的。大学整个阶段基本都是抑郁状态,所以我的大学四年的主要课题不是学业,而是让自己走出抑郁状态,这个时间花了太久,以至于我现在无惧于任何事情。如果让我现在回想大学四年的时光,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断破碎重建,不断地破碎重建。太痛苦了。大四后半年,按道理来讲是开始实习找工作,从大学丝滑的进入职场,但是当时因为疫情,直接被关在学校半年。直接给我关的有点创伤了,当时就是很麻木。一个人如果被一个人关久了,刚开始很多剧烈的情绪会释放出来,然后就是空洞和麻木。如果不是大修行者,我感觉其实还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互。人的大脑是需要外界复杂环境的刺激的。然后在家呆了一年半,说是考研考试,实际上我感觉更像是养心。我当时就感觉自己是空心人。开始尝试培养自己的爱好,开始看周围的有烟火气的生活,尝试种花,学做饭,让自己不那么空心,鲜活一点。让自己从灰色的变成彩色的。后来找工作,当时能量很低,自我价值低。依旧是有点高敏感,低稳定,就想着找一个和人交流少的工作,跑去干非诉。做了一年,今年二月结束这份工作。所以其实看我十八岁往后这几年,要么注意力主要放在抑郁上,和黑狗搏斗,要么主要放在原生家庭上。然后最近的话,才开始感觉自己可以开始自己的事业了。好像终于人生从耗散模式转变为积累模式了。然后也终于从拒绝人群,保持自己的边界感,控制信息源的摄入,免得自己信息过载崩溃。转变为拥抱人群,打开自己,链接自己,链接这个更广大的世界。扯回来。十八岁成年后的生活,要么就是活在内心世界,要么就是着眼于那几个人,要么就是做一份天天跟电脑打交道的工作。出差加班,连续一周准时下班会被认为生活太佛系。基本都没有去构建自己的现实生活,别说交朋友,和朋友出去玩,时不时的聚在一块,这种事,基本没经历过。然后现阶段的话,其实不想在想,因为真的想的太多了,一度动脑子动到头容易晕的程度。一个是想要放掉脑子,学会什么是绵密保任打成一片,什么是鱼水两忘,另一个是我现在终于能将眼光着眼于现实生活,我说真的,对于赚钱搞事业这件事,我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。这就好比,我花了几年铸造了一个器皿,现在可以使用这个器皿试试看。